從音樂起步 探索媒體藝術

梁基爵


梁基爵近年專注媒體藝術創作受到肯定,更於去年在「第十七屆香港藝術發展獎」中獲頒藝術家年獎(媒體藝術)。
  • 香港城市大學哲學碩士(創意媒體)
  • 作曲家及媒體藝術家

音樂世界廣闊無邊,曾活躍於流行音樂領域的作曲家、編曲人及唱片監製梁基爵,近十多年間開始鑽研媒體藝術,作品備受肯定,去年更在「第十七屆香港藝術發展獎」中獲頒藝術家年獎(媒體藝術)。此前他亦透過香港城市大學(城大)的哲學碩士(創意媒體)課程,掌握媒體藝術豐富的面向及表達形式,擴闊創作視野,積極探索聲音藝術的無限可能。

對於喜歡流行曲的樂迷,對梁基爵的認識大多始於其為獨立音樂創作及製作公司「人山人海」的成員。回顧對電子音樂的熱愛,他認為很大程度上是成長年代受到達明一派樂隊的薰陶,這類型的音樂風格在當時流行樂壇不屬主流,惟初次接觸已感到很着迷,更萌生學習音樂的興趣。「一般人或會選擇演奏樂器或者組建樂隊,我卻對作曲情有獨鍾,為此更特地到琴行研習樂理。其後在老師的建議下入讀主修作曲的音樂課程,期望將興趣變為工作。」


組建人山人海 參與唱片製作

對於在大專年代已代表香港前赴台灣,參與亞洲作曲家聯盟舉辦的青年作曲家大賞並勇奪亞軍,梁基爵直言,那是一次新鮮又有趣的經歷,最大收穫是可與不同地區的作曲家互相交流。不過,真正促成他加入流行樂壇的契機,卻源於1995年成立名為Multiplex的一人樂隊,並投放大量心血推出首張專輯,找來志同道合的音樂人合作,由此結識了黃耀明和劉以達,正是兩人帶領他入行,踏上流行音樂創作路。

「人山人海的組建,匯聚了一群在興趣、品味和處事方式上皆很相近的夥伴,一切來得順利自然。期間有不少風格各異的歌手找我們做音樂,既有唱片製作,也有籌辦別具特色的演唱會,使我在創作方面作出不少新嘗試,同時累積寶貴經驗。」梁基爵續說,印象較深刻是聯同多位成員為天后級歌手梅艷芳、彭羚等監製唱片,更前赴海外進行後期製作,增長了見聞和經驗;籌備黃耀明人山人海音樂會時,為經典樂曲重新編曲以及曾為香港小交響樂團、電影、劇場創作不同類型的配樂,均是重要的里程碑。


攻讀哲學碩士 拓創意思維

提到自2011年開始轉移創作重心,梁基爵闡釋,最初醉心的電子音樂涉及大量不同類型的科技、器材及媒體,逐漸發現若想在電子音樂創作呈現突破,不一定只限於運用聲音,更能作出不同嘗試,包括表達聲音的手法、視角和演奏的運用等,皆是創作的一部分,啟迪他開始研究不同形式的媒體藝術創作,隨後更入讀城大的創意媒體學院 ,從理論知識和應用研究探討相關範疇,拓展創意思維和創作空間。

「早在入學前,我已在籌劃演唱會期間認識為視覺特效提供意見的城大教授葉旭耀,通過他了解到這個哲學碩士課程的內容,廣涉視覺及媒體藝術的歷史、理論知識和技術應用。課程讓我接觸到一些實用的創作軟件,如視覺化的音訊開發工具Max/MSP等,時至今天,我從事與聲音及圖像相關的媒體藝術創作中,仍不時採用,受益匪淺。」


靈感源自生活 限制激發創意

去年中,梁基爵受香港藝術館邀請,通過由本地雀鳥鳴叫組成的機械聲音裝置作品《鳥語》,回應西班牙藝術家Joan Miro的個展「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:米羅的詩想日常」。他透露,個人的創作靈感源自生活,不少作品皆與香港這城市有關,並選用大自然的素材,通過對城市環境的觀察,期望引起觀眾的聯想和共鳴。

「創作過程不免遇上難處和限制,但限制往往能激發創意(limitation is creation),怎樣在限制內發揮創意,也是創作有趣之處。」近年科技發展迅速,各種人工智能技術興起,一方面降低了藝術創作的門檻,卻同時令作品更難於突圍。就此,梁基爵寄語有志投身媒體藝術領域的學生,不妨將目光放遠,以宏觀角度構思具特色的題材和概念,對訓練創作思維會有很大幫助。


(出版日期:2024年2月8日)